趴窝中文 > 季汉刘璋 > 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

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


第116章  三互法的弊端

        当着吕凯这位吕不韦的后人,以及吕凯的身份是永昌郡诸多大族的代表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刘璋考虑到在整个南中发生叛乱的时候,永昌郡讫然不动,不参与叛逆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说起吕不韦这号人物,自然不会谈到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姬两人间的绯色传闻,也不会谈到吕不韦和秦始皇嬴政间可能的父子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他说起了吕不韦招揽门客,博采众家学说,以道家思想为主体,兼采阴阳、儒墨、名法、兵农等诸家学说贯通完成,编撰的有一字千金之称的《吕氏春秋》。

        刘璋这番话的效果很明显,吕凯在听到刘璋称赞吕不韦的话后,脸上露出了微笑,连连点头附和,并豪爽的饮下了一杯酒水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过几句话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后,刘璋问起了吕凯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季平,你父亲作为郡丞,掌管永昌郡的郡中事务多久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般情况下,郡守是郡内的最高行政长官,是郡内科层制结构体系中的第一个层级,全权管理郡内的大小事务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永昌郡作为南中最南边的一个郡,很长时间都没有郡守愿意前往上任,在郡中没有太守的情况下,那权利自然是落到郡府职官手上。

        郡府的职官有两种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种由中央任命,秩二百石以上的,如郡丞、长史、都尉,称为佐官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种由郡守自行辟除的,秩百石以下的,如有功曹、主簿、计吏、五官掾等,称为属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郡府的职官中,郡丞的职位是最重的,郡丞是秦代开始设置,为郡守的佐官。汉代承之,秩六百石,佐郡守以治众事,郡府奏疏及一般文书均经郡丞副署。

        通常在太守因故不能视事时,或是太守空缺的情况下,常由郡丞代行太守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永昌郡的大权自然就落入郡丞吕昌的手里,所以刘璋问起了吕凯他父亲吕昌执掌永昌郡大权的时长。

        吕凯斟酌了下,坦白的开口说道:“禀明公,至今已有十余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前五年朝廷有任命永昌郡太守,不过南中这个地方,叟夷横行,经常出现叟夷破坏郡县,杀害郡县长官的事情,所以郡守往往不敢赴任,只是遥领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些人不敢上任永昌郡,郡中的大小事务只好由我父亲代为处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后五年的话,朝廷先是国贼董卓造逆,然后又是李傕、郭汜这些狗辈把持朝政,永昌郡地处偏僻,很少有人惦记上,故而一直没有派遣郡守赴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依照朝廷制度,太守空缺的情况下,由郡丞主持郡中大小事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因此我父亲在永昌郡,主持郡务有十年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想到竟是有十年之久。”刘璋感觉有些头疼,虽然郡守不能任事或者空缺的情况下,由郡丞掌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,但是这种情况很是不正常,一个郡,十年没有郡守,这也太过于荒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拍了拍脑袋,有些无奈的说出了三个字:“三互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孝桓皇帝设立三互法的初衷是好的,避免了官员结党营私,但是三互法过于死板,执行的效果不太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像你的父亲,其实完全可以任命为永昌郡守,不至于像现在一样,担着郡丞的职务,去执掌永昌郡的郡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“虽然郡丞主持郡务,在没有郡守的时候可以权济一时,只是执掌十年之久,有些荒谬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刘璋关于三互法的评价,以及刘璋扯到孝桓皇帝的话,吕凯只有唯唯诺诺,不敢发出一句评语作为回应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听到刘璋有任命自家父亲担任永昌郡太守的想法,吕凯的眼前不由一亮,看向刘璋的眼神不由的热切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父亲吕昌作为郡丞,主持永昌郡的事务,虽然权利大小和郡守已经一般无二了,但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,在郡里权利再大的郡丞,都比不上一句府君来的贴切。

        吕凯回应了刘璋的话,他没有表现的太过热情,以免刘璋认为他吕氏贪图永昌郡郡守的职位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着痕迹的附和着刘璋的话,并说出了他的考虑:“明公所言甚是,只是三互法代表着朝廷的规矩和权威,轻易更改不得,惹他人闲话是轻,若是朝廷问责起来,恐怕不好回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刘璋轻轻的摇了摇头,对吕凯的考虑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对三互法有些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三互法作为一套在地方官吏任免上的回避制度,避免地方官吏利用自身在地方的影响力,与地方的世家大户互相勾结,扰乱地方的政治清明,在避免地方上形成利益团体,或多或少有些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例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基本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起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豫州沛国人曹操起兵和初期活动的地方是兖州;豫州汝南人袁绍去了河北;豫州汝南人袁术去了南阳郡,后面去了扬州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们知道要割据一方以争天下的前提是要得到朝廷的认可,成为州郡的长官,这就不得不遵守三互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三互法也是有弊端的,那就是三互法的回避制度过于复杂。

        严禁婚姻之家及两州之人交互为官,如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,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,则丙州人士对甲、乙、丙三州均需回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套回避制度过于复杂,导致选用官吏极为艰难,就比如东汉后期幽、冀二州的长官因为三互法的缘故长期空缺。

        幽、冀两州是东汉帝国重要的战甲、军马产地,两州没有长官导致秩序缺失,给国家统治造成了重大隐患。

        有时候规定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死规定,规定死了,就失去了灵活性,失去了灵活性的制度,就如同一摊死水一般,只能渐渐浑浊肮脏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刘璋没有再过多的说些什么,他举杯向吕凯示意,继续今夜的主题,宾主尽欢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刘璋在心底琢磨了一下,南中这个地方,地处偏远,叟夷杂处,派遣外人做郡守不太妥当,毕竟不了解地理人情,如何去治理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者外来的太守,进入南中后,不得不去依靠本地的大族,就像牂牁郡太守景毅在上任后,提拔了牂牁郡大族朱氏的子弟朱褒担任郡丞,向牂牁郡大族投之以琼琚,拉拢牂牁郡的大族,才得以在牂牁郡站稳脚跟。

        三互法这项制度是时候需要做出些改变了。


  (https://www.pwgzw.com/zw/2774/117354542.html)


1秒记住趴窝中文:www.pwg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wg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