趴窝中文 > 重生70年,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> 第461章 老支书的谆谆教诲

第461章 老支书的谆谆教诲


苏宇故作不知的疑问,搞得老支书有些不知所措,老支书当然知道他明知故问,但这种事,他是提问题的一方,人家询问他真实的目的,自然由他说明最好。

“你也知道,这夏天眼看就要过了,忙完了玉米播种,到了秋天,冬天,就没什么事了,也就是除草,摘虫。”

“这种活一般都是分配给几户负责打理几块地,也用不到男劳力了,毕竟除草,摘虫这种事,还是女同志干起来细心一些。”

“这一没事干,村里老少爷们就容易生事,上次牛娃家,你懂的。”

村里有一户,小孙子叫牛娃,可不是人家姓牛哈,是外号,因为力气大,长得壮实,从小得名牛娃,意思是说他壮的像一头小牛犊子似的。

你想啊,在吃不饱的年代里,别人的娃都是顶着个大肚子,饿的在大门口昏昏欲睡,天天吃野菜,脸都绿了。

这小牛娃能吃的跟牛犊子似的,他家成分能好的了?

去年的时候,大冬天闲来无事,抓住一些细微末节,就要对牛娃一家进行批评教育。

他家属于富户,并不是地主家,牛娃的父亲曾经在县城开了一家鞋铺,反正从皮鞋到布鞋什么都卖过。

后来遇到战乱,这生意也做不下去了,但俗话说的好啊,破船还有三斤钉呢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。

人家干了半辈子买卖,不说存着多少银元,就是小黄鱼估计也有不少。

你像是卖鞋,尤其是皮鞋,那但凡能买皮鞋的,无一不是达官显贵,可那个时代的达官显贵,就是现在被整的最狠的一批人。

没见过那些当年实业救国的大企业都退居人后了吗?都交出企业,退居人后吃红利了,可这样还是小心翼翼,生怕被人抓住什么把柄。

这种企业家都胆战心惊,何况是这些做小本买卖的,在农村确实算富户了,那是要被批评的。

其实富户和地主是有区别的,地主是买地,导致其他人无地可种,想吃饭只能替地主种地成为佃户,然后地主占据大头,佃户留下的粮食紧紧够果脯。

要是家人多一些,甚至不够吃,还要吃糠咽菜,才能勉强度日,遇到灾年,就只能卖儿卖女,有能力买的当然是本地的大户人家了,也就是地主家,或者某些做生意的人家。

充当个丫鬟,小妾啥的,在光头时代,一块大洋,能买三个丫头,你就知道有多少人过不下去了。(劳动一年费用)

言归正传,卖皮鞋,必然接触这些有钱人,说你跟他们有牵扯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,毕竟确实说得上名字,彼此也算认识。

可你要说跟他们有什么勾结,那就太看得起卖皮鞋的了,但那又怎么样?

每年闲下来,都会来一次痛批,不然大冬天的雪谁来扫?当然是这些需要教育的资本主义来扫了,如果仅仅是劳动,也没啥,毕竟村子不大。

可去人家家里,拿东西,连暖瓶,被子都拿,这就不让人家过下去了。

一般情况都是村支书出面,给他们留一床被子给孩子,粮食也是如此,必须有人替他们说话,才会给他们一线生机,否则死了也就死了,没人在意。

因为普通人也有饿死的,只是导致死亡的方式不一样,他们是因为人多,家里穷,没饭吃饿死,这种富户是因为被抢了粮食和保暖的衣物导致的,总之五花八门。

但总有看不下去,在村里有威望的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,苦是苦了点,不至于死掉,配合野菜,熬过冬天还是有很大机会的。

关键是一般人哪怕不想参与,不忍心,也不会说情,因为大势所趋,你反对,别人就该质疑你的思想了,也只有像村支书,或者有威望的前辈,说句话,村里小年轻哪怕不愿意,也不会提出什么抗议,非要置人于死地。

这时候老支书提出牛娃家的事,就是告诉苏宇,上次牛娃家就差点没挺过来,就是因为村里老少爷们太闲了,加上公社定期开一下思想教育课,提高觉悟啥的,搞得村里小年轻热血沸腾,一心想要拥抱未来,对于这种旧思想,糟粕,那是深恶痛绝,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哪些具有标志性的人和事,比如地主,资本家,在他们来看这就是社会毒瘤。

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,才导致了大众无地可种,哪怕想做生意,也要被资本剥削,能不恨的牙根痒痒?

不过这也是实话,就说光头时代拉黄包车的,抽成很多,一旦你今天拉客人数量不够,甚至不够今天租赁车钱的,那就赔了。

能让拉黄包车的担心赚不出车钱,可见租赁费多高,拉一天赚的都是辛苦钱,因为车你买不起只能加入车行,相当于用别人的车,你负责拉,人家给你分红,只是你只是出体力,人家出设备。

“咳咳……,老支书,有什么说什么呗,你跟我就别绕圈子了。”

“您这又是牛娃,又是秋种的,就差把话题扯到上世纪了。”

这话一出,老支书脸一红,训斥道:“兔崽子,别不识好人心,真要被人起哄针对你了,你老叔我也保不住你。”

这倒是实话,因为像是批地主,富户,甚至是裹小脚,那都是上面允许的,你站出来公然反对算怎么回事?

你甭管这种事是对是错,即便是错的,那也是历史的错,你该承受的,还是要承受。

村里还差点,毕竟彼此之间很熟悉,顶多抢你家东西,让你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去扫雪,打扫厕所,挺过去了,就能活,不至于逼你去死。

学校闹得更凶,因为学生容易冲动,大学为何等那么久才恢复高考?因为大学老师不够用了。

“行行行,您老给句痛快话,又是谁在您面前进谗言了?”

这老支书姓苏,这就说明了一切,这个时代在农村,同根同族,有时候比什么都好使,为何说是这时候呢?而不是往后呢?

这你就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了,凝聚力那么强的原因,就是一句古话,父母在,不分家。

你想啊,四世同堂的少有,但三世同堂的可比比皆是。

这时候不禁止生娃,那一大家子,三代能繁衍出五六十人都有,这里指的不分家,是钱归当家的保管,其他小辈听父母的就行。

你听你爸的,你爸听你爷爷的,有些虽然分开住了,都没有单独生火做饭的,试想一下,这五六十人,即便不在一块吃饭,可年夜饭总要在一起吃吧?

这关系他能不近?最小的孙子出事了,几个大伯,叔叔,都要管,不管?开玩笑,爷爷还活着呢,你当是摆设吗?这爷爷成了维系关系的纽带,老爷子发话了,你不得不管,哪怕他只是你侄儿。

就说再往下,这哥几个那么好,孙子辈也团结,毕竟是一个爷爷,往后起码两代人即便分家了,也会很亲近。

不过越往后,这种不分家的思想就越是让人难以接受,毕竟贡献不一样,有的很废物,白吃白喝,其他人努力,你坐享其成,这怎么行?

要说光头时代,顽固思想严重,你想分家都难,除非你冒着被人说不孝顺的话柄,强行分家,那你真的就是断了根了,死了都埋不进祖坟。

“臭小子,我看你是飘了。”


  (https://www.pwgzw.com/zw/27642/44981.html)


1秒记住趴窝中文:www.pwg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wg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