趴窝中文 >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> 第445章 浅水

第445章 浅水


荥阳郑氏的橄榄枝是通过李源递过来的。

    郑言和郑果跟李源都有不俗的交情,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亲家,所以面对郑氏兄弟的请托,李源也没法推辞。只能是让侍中裴继出了份诏书,以郑氏女品行出众,贤良淑德,入齐王府为儒人。

    而对于这种小事,李元徽也是很愿意给老爷子面子的,为此还特意去了太极宫一趟,还跟老爷子下了盘棋。

    “荥阳郑氏,跟咱们陇西李氏不同,咱们家起于边陲,是靠军功起家,后来虽然久居京兆、洛阳,但终究跟山东士族不同,荥阳郑氏,太原王氏,清河崔氏,这都是从后汉就开始发迹的世家,都是靠着互相吹捧的名士,加上改朝换代时候的中了头彩,才有如今的,数百年的煊赫,荥阳郑氏你可以用,但也得防着他们两面三刀”

    李源眼上看着棋局,嘴上说着毫不相干的话,而这些颇有教诲的话,也让李元徽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李元徽见到棋局上自己的白棋已经生路,直接抓了一把棋子,投子认输了。随后试探性的问道。“阿耶不气了?”

    李源嗤笑道:“有什么好气的?争来争去,最后还是要交给你们兄弟”

    李元徽心中暗道这老爷子最少嘴上说的还是挺洒脱,至于这心里到底怎么想的,那就是没人知道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还是很乐意跟老爷子缓和一下关系,所以经常让齐王妃带着几个皇孙来探望李源。

    毕竟是父子。

    “比起荥阳郑氏,我其实更像得到清河崔氏和赵郡李氏的助力,这样攻略河北就容易的多了。”

    李元徽一边搀扶李源站起身来,一边说着话,父子两人起身向殿外走去。

    李源却笑他:“你是在痴人说梦,清河崔赵郡李范阳卢,这都是河北冠姓,你尚且没拿下河北,谈什么要他们的助力?”

    李元徽道:“清河崔氏白马房的崔怀慎,崔弼,范阳卢氏辽西房的卢炎,卢准,渤海高氏的人在陕东大行台和齐王府效力的更多,只有赵郡李氏,并没有人才在洛阳”

    李源闻言,收起脸上的笑意,“你倒是未雨绸缪啊,看的够远的,不过即便如此,在你没有率军北伐拿下河北之前,你手里也就能有这些人,不会再多了。”

    李元徽道:“阿耶说的是,所以我最近也正打算启用荥阳郑氏和中原士族,洛阳的前朝鲜卑勋贵多精于武事,而不擅长治理地方,刑名,赋税,颍川那几个世族倒是有些能用的,但蹉跎数十年,族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可用之人”

    李源听着李元徽跟他念叨这些盘算,心中也对李四的评价高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看来你也知道,不能光靠着江淮武人打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自然,江淮武人多是出身寒微,骁勇善战,生性剽悍,但让他们来治国,那是要出乱子的,等将来天下承平,自然是要给他们高官厚禄,但却不能让他们为官一方,治民理政”

    父子两个说了不少话,最少明面上看已经没什么矛盾了,但李元徽清楚,这老爷子要有机会肯定会想着把权力夺回去。

    该孝还得孝啊。

    黎阳方面,陆续有被放还的士卒成批的被换回来。绝大部分都是关中人,和河西陇右的。

    刘玄机在挑选精锐留下的时候,采取了自愿和利诱模式。只要愿意留在河北的,授予田产。

    因此家在关中的,已经有了架势的士卒自然是不会愿意留下,但柴荣之前统率的兖州军有不少留在了河北,并且还有人偷偷潜渡黄河,接了家小过去。

    对此李元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没有让人拦截,只要没光明正大的跑,随他去了

    不过关中人来了之后,李元徽见到自己花了那么多粮食,咱不能吃亏啊,那这羊毛得薅一手。

    然后就发现,这些人里还真就有不少是自己之前的旧部,骁果军!

    于是就从数万的关中被俘将士之中,留下两千多愿意留在他麾下效力的,单独成军,还是叫骁果军。以薛万彻和裴行俨为左右都督,白沟之战的部曲打光的羊献果则留在了洛阳,被李元徽任命为护军,接替了薛万彻的位置。

    余下的,大部分给他们发了粮食和路引,让他们回关中。

    当然,也派了队伍进行监管,毕竟这些人都是被俘回来的,谁知道有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而且这帮人还都是壮年,成群结队,对地方治安没准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,所以李元徽还是不敢大意,派了护军和背嵬军的骑兵,轻装出行,一路严加监视。最少不能让他们为祸地方。

    而就在双方刚刚交换完成之后,进了腊月,加了九锡的刘玄机,征发大军十八万,自邺城出发,进兵黎阳。

    因为有军粮,还是现成的,全都囤积在雍榆城。甚至不用征召民夫转运。所以大军的行进速度极快,几日的时间就一路开到了黎阳。

    而对此,唐军也早有防备,驻守黎阳的刘元庆、石彦超、韩铎等人当即率黎阳守军七千余弃守黄河,并迁黎阳民户数千家至白马。

    刘玄机当即以杨侃、东方狄为左右都督,分兵八万人,进攻河内。

    杨侃和东方狄督诸军,一路势如破竹,怀县、汲县、修武、州县等河内诸县相继失守。燕军兵锋直逼洛阳。

    李元徽率军万余至邙山,据守河桥,与燕军对峙。原本都做好了准备,等黄河冰封后,就凿冰。以防燕军趁河水冰冻之后过河突袭。

    但武德五年的黄河,跟唐军就不太友好,夏天河水暴涨,冬季的黄河水越发的疏浅,以至于最浅处水刚到马腹。河桥成了鸡肋,凿冰的事也就更是无用功。

    李元徽未免被燕军南渡包围在邙山,不得已退兵至金墉城。

    燕军前部八万大军南渡,西依邙山,北依河桥下寨,绵延十数里,声势浩大,金鼓声响天彻地。声势浩大。而刘玄机率大军在后,并没有渡河而是守在河内温县,镇守后路。

    唐军这边,其实早就对洛阳周边各个卫城和关隘做好了安排。

    朱德裕领兵五千,驻守军粮聚集之所洛口仓,徐乾德领兵三千,驻守巩县。萧释之领兵三千,驻守虎牢,黄君汉领兵三千驻守偃师,李元徽自领万余人驻守金镛城。

    而洛阳,只有留下数千人镇守。

    但为了安洛阳之人心,李元徽命洛阳守将何贵效仿董卓之故事,军队晚上出城,白天入城,这样洛阳民众和官吏都以为援军不断的进驻洛阳,所以都安下心来。

    而实际上,洛阳的守军只有不到五千人。

    同时,兖州刺史李玄道,北豫州刺史卢象,南豫州刺史郭风和,右威卫将军陈瑱,刘元庆,左威卫将军慕容三藏,皆收到了李元徽的军令,驰援洛阳。

    但援军都在路上,一时半会自然不可能赶到洛阳战场。

    燕军这边士气高昂,非常明显的想要趁着援军没来到之际,迅速击败唐军,从而夺取洛阳。

    而李元徽经过慎重考虑,却做出了一個看起来不那么理智的决定。

    齐王长史独孤颍和天策府司马李青莲全都是劝李元徽固守金墉城,消耗北燕的大军的锐气,等待援军到达进行反击。

    但一向稳重的天策上将这次一反常态,拍案而起。

    “集合骑兵,出城会战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pwgzw.com/zw/27380/45007.html)


1秒记住趴窝中文:www.pwg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wgz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