趴窝中文 >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> 第452章 断桥

第452章 断桥


燕军幸得苏定边力挽狂澜,才没有被唐军打成溃败之势,但这一战,却是实实在在的输了。

    还是正面作战,五万对两万打输了。

    汉王心腹大将,十二军都督之一的韩珪阵亡,其所部万余人,只余两千。其余各部也多有折损。

    诸将回营之后,各自汇报过军情之后,东方狄起身道:“今日之败,我为主将,韩都督临阵战殁,全因为没有及时派出援兵。也是我的过失。我愧对汉王的嘱托,这就前往北岸跟汉王请罪。”

    说罢,东方狄就准备出帐篷走了。

    杨侃却起身道:“东方将军这是什么话,我与你一起受汉王诏命,为左右大都督,节制诸军,如今军败,岂能让你一人受过,我与你同往。”

    东方狄却道:“杨大将军此言差异,今日率军与李元徽战,皆我临阵独断,如今军败,岂能让杨大将军与我担责,大将军请勿复言,再言乃辱我尔。”

    说罢,冲着杨侃一拱手,东方狄起身出了营帐,向北而去。

    杨侃听到东方狄如此果断,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只能叹了口气。随后让众人各自回营守卫营垒,非立不得擅出。

    一众将领各自离去之后,帐中只剩下杨侃和侄子杨飞熊。

    杨飞熊道:“叔父,今日之败,是东方狄指挥不当,这次他去请罪,想必汉王会让您为主帅.”

    杨侃听了侄子所言,当即摇摇头,“你在说什么胡话?我本就是新附之将,虽然有些军功,但却在军中没有根基,饶是以东方狄资历之深厚,在军中仍有人不服,你当我为帅就能威慑全军让他们俯首听命?若是有人从中作梗,阳奉阴违,必然是要吃败仗,到时候我们怎么立足于河北?”

    杨飞熊闻言之后默然,他是杨巡之子,父亲起兵失败之后一直跟着叔父杨邃和杨侃,后来杨家分家,他又跟着杨侃留在青州。

    后被俘入唐,前不久刚从唐国那边被交换回来。

    而他的亲兄弟,同样是杨巡儿子的杨端、杨烈、杨庆全都留在了唐营。因为他们的长兄杨伯俊在唐营很受重用。

    杨飞熊对此很是不解,眼下河北占据优势,李元徽又跟他们有杀父之仇,为何留在唐营?

    但叔父杨侃在谈起此事的时候却对他说了句,天意难违。

    人在温县的刘玄机在白日里也同样也没有闲着,李三郎带着手下的四千余氐人骑兵始终游荡在温县之外,让燕军不得不高度戒备。

    晚间,刚用过晚饭之后,刘玄机是一边看着书,一边等着南岸的战报。

    直到有卫士过来禀报道:“太尉,东方将军求见。”

    刘玄机闻言,当即叹了口气,因为他知道,东方狄亲自来了,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好结果。

    但是听完了东方狄亲口汇报战报之后,刘玄机再度为之落泪,韩珪同样是他的老部下,跟他征战日久,心腹之中的心腹。

    这种老兄弟那真是死一个少一个。

    东方狄也伏地哭泣道:“末将有大王所托,以致军败,韩都督战死,请大王治罪。”

    刘玄机却没有苛责他,反而起身走下来其搀扶起来道:“李元徽何样人?我与其战尚不能胜,若不是白沟之战李源夺其帅位而自为之,胜负尚未可知,哪里轮得到我们进攻河内洛阳?我只是哀叹韩娄二人,”

    随后面对着一众幕僚和将领,刘玄机只能道:“此战已不可胜,我们得到河内,哪里还能奢望洛阳呢?”

    随后命东方狄连夜回营,准备撤军事宜。

    第二日东方狄当着众人的面,宣布了刘玄机的军令之后,众人全都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苏定边主动请缨镇守河桥,负责断后。

    其余各部,按照顺序依次退往河内。

    唐军的斥候很快就发现了燕军的异常,当即汇报给了李元徽。

    李元徽听说消息之后也是长出了一口气,但对方这个时候退兵,实际上并没有超过他的估算。

    春耕将近,再不退兵,就要耽误农时了。而且燕军的粮草再打下去,也未必能供应的上。

    随后下令各军集结,进军河桥。

    李元徽亲率诸军兵临河桥,但却并没有发现特别好的战机。

    燕军虽然退兵,但队伍整齐有序,不慌不忙,因此李元徽拒绝了诸将想要追击的请求。

    还道:“现在敌刚开始撤退,戒备之心甚众,不可击也。”

    等到大批敌军基本上过河之后,李元徽才还觉得战机来了,当即命令陈瑱率军出击。

    陈瑱所部虽然是左威卫,并且麾下十个折冲府的部众也多为徐州人,但却是实打实的江淮系。

    早年是徐州都督谯王慕容简部下的徐州镇戎军,训练有素。

    后来慕容简被因为拥兵自重,被慕容英收入朝中之后,徐州军有四千余人被划入了李元徽治下,这也就是陈瑱所部的左威卫的前身。

    所以实际上,作为李元徽亲手打造的江淮军一部,陈瑱军的战斗力相当可观。

    又在这次救援洛阳之中的表现相当亮眼,带来了八個折冲府,并且行军速度非常之快,因此李元徽也是想要把这个功劳留给这个见过考验的嫡系队伍。

    陈瑱领命之后,召集诸将道:“我跟诸位千里迢迢来洛阳援救,如今却寸功未立,大王可就在后面看着呢,今日若还不能立下战功,以后还有什么脸面称自己是齐王亲军?”

    这几句话也算是激将了,左威卫八个折冲府,分别从三个方向围攻尚未渡河的燕军。

    诸部全都奋勇向前,都督何贵,都督陈琼等皆身先士卒,对燕军发起猛攻。

    燕军断后将领苏定边指挥着队伍徐徐而退,但因为这支队伍已经是燕军最后的殿后部队,所以只能边战边退。

    唐军则得势不饶人,箭矢齐射覆盖之后,重步兵又开始轮番冲击。

    幸得苏定边所部士卒还算精锐,又赖其本人亲自断后,这才没让局势一溃千里。

    但唐军的攻势却丝毫不曾减弱,苏定边只能一边指挥队伍且战且退,另一边则命人准备引火材料,防止在北段浮桥上。

    因为此时燕军已经丢了河桥上的南中城,正在退往中潬城,而唐军的攻势如潮,中潬城也决计守不住。

    最终,唐军夺回了河桥南城和中潬城,但北城却没能拿下来,因为燕军在北段桥上纵火。

    唐军见到城上守军的将旗上有一个“苏”字,命人探听之后才知道是前日阻挡唐军的燕军将领苏定边。

    登上南中城的李元徽见得到消息之后,也绝了完全拿回河桥的念想,下令退兵,同时还对诸将道苏定边真是将才啊,此人善用兵,日后战场相逢,你们不可轻敌

    又遥望着河北方向,叹道:“河北义士何其多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pwgzw.com/zw/27380/45000.html)


1秒记住趴窝中文:www.pwgz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wgzw.com